2011年1月12日 星期三

世界地圖不是我想像中的地圖

我是個好奇寶寶,一直以來都很喜歡地圖!
尤其是地球儀那種的東西,不管在哪裡看到總會眼睛一亮,
然後手就會忍不住就想轉一轉它。

今天我看到一篇關於地圖的網誌,
分析研究得很中肯,見機不可失,就節錄其中幾段來分享一下吧~

近年來中國人在非洲投資堪稱瘋狂,
想知道伯伯叔叔阿姨們大把大把到哪裡灑錢嗎?
沒去過也要有正確的認識噢。
原來非洲這麼大


很少人能夠想像,非洲的面積其實比西歐、美國、阿根廷、印度、中國的總和還要大。現實中,非洲不但經常被人遺忘,在地圖上也縮水了。大多數人所習慣的世界地圖,大概像下圖那樣。

Mercator

只透過這種地圖來認識世界,不可能對非洲的大小有正確的理解。因為這種地圖為了讓所有地方的北邊朝上,必須將每一條緯線都拉得跟赤道一樣長。然而,緯線的長度是赤道長度乘以 cos (緯度)。例如,60 度的緯線長度只有赤道的一半 (cos 60o = 0.5),拉得跟赤道一樣長的意思就是放大兩倍。此外,這種地圖的另一個特色是要維持方位的正確性,緯線放大兩倍,經線也要放大兩倍,才不會變形。


這個網誌的標題我很喜歡:

論國家
國家從來就不是目的,唯有當他成為讓人類實現目標的條件時,他才具有重要性。人類的目標不外是提升個人的力量來促成進步。如果有任何國家體制阻撓個人內在力量的發揮、妨礙思想的進步,即使他的思慮再細密、結構再完備,他還是有害而無用的。 -白玫瑰, 1942

透過網路資訊可以快速取得,世界愈來愈扁平化,
不同的文化也得以有交流演進的機會,
我相信這個世界是不斷在進化的,
所以人們會有目標也會有壓力,不論良性或惡性的壓力,
終究促進進化的手段,只有有效進化的個人種族或文化才得以長存,

那麼,下一個世代需要什麼?

我很好奇,非常好奇。

我覺得大概答案在百業的人群中,剛好我喜歡交各種不同工作的朋友。
我覺得答案大概在書裡,在隨時發生的事件裡。
還有在不同國家或領域的影片裡。(Ted.com)

這陣子讀到張忠謀的文章裡提到:

面對不確定的競爭,我鼓勵學生從十八歲開始就要試著面對世界;不要以為就業才是面對世界,你要及早向外開展,瞭解世界正在發生什麼、世界如何改變,而這些改變如何影響你與週遭的事物。慢慢從家庭的保護中獨立,才有可能真正習得生活的、學習的獨立。

他期許"每個人都應該有目標有系統地終身學習",
我很是贊同,希望與朋友共勉~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